液力变矩器壳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来源:欧宝电竞平台    发布时间:2025-09-28 16:18:24

  1、通常,在自动变速的车辆的发动机和变速器之间设置液力变矩器。液力变矩器通过流体(通常为油)把发动机的动力传递到变速器。液力变矩器可包括接收来自发动机的扭矩的壳体,与壳体固定连接从而能够与之一起旋转的泵轮,由泵轮驱动的涡轮,固定不动的定子,以及可将泵轮与涡轮锁止在一起的锁止离合器。流体在泵轮和涡轮之间循环流动时,从泵轮流出的流体冲击涡轮的叶片以驱动涡轮旋转,从涡流流出的流体冲击定子的叶片并重新定向,返回泵轮,继续参与流体循环。涡轮输出的扭矩因此不同于泵轮输入的扭矩,实现了液力变矩器的变矩功能。

  2、但是,当动力系统运转时,挠性盘端跳引起液力变矩器输出轴与滚针轴承不同轴,因此导致敲击轴承,产生异响。

  3、因此,现存技术中存在液力变矩器输出轴与滚针轴承不同轴导致的敲击轴承、产生异响的问题。

  1、本实用新型的最大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力变矩器壳体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液力变矩器输出轴与滚针轴承不同轴导致的敲击轴承、产生异响的技术问题。

  2、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出一种液力变矩器壳体结构,可以包括:上壳体组件;下壳体组件;补偿组件,补偿组件由弹性材料制成,上壳体组件的连接端和下壳体组件的连接端通过补偿组件连接,上壳体组件的连接端的至少一部分和下壳体组件的连接端的至少一部分分别伸入补偿组件的内部,且上壳体组件的连接端和下壳体组件的连接端之间具有补偿空间。

  3、进一步地,补偿组件至少包括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上壳体组件的连接端的至少一部分伸入第一凹槽,下壳体组件的连接端的至少一部分伸入第二凹槽。

  4、进一步地,补偿组件包括第一本体部,第一本体部呈圆环形并位于补偿空间内,第一本体部的厚度方向的两侧均设置有沿径向延伸的第一围边和第二围边,第一围边沿第一本体部外周缘延伸并与第一本体部形成第一凹槽;第二围边沿第一本体部内周缘延伸并与第一本体部形成第二凹槽。

  5、进一步地,补偿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补偿片,两个补偿片围成容置空间,上壳体组件的至少一部分和/或下壳体组件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容置空间内,且两个补偿片均与上壳体组件和下壳体组件连接。

  6、进一步地,上壳体组件和下壳体组件中的一者具有朝向另一者延伸的连接凸边,连接凸边与上壳体组件或者下壳体组件的连接处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台阶面,两个补偿片中的至少一个补偿片与第一台阶面抵接。

  7、进一步地,补偿片包括第二本体部,第二本体部的厚度方向的一侧具有连接凸起,连接凸起与第二本体部连接处的两侧分别具有第二台阶面和第三台阶面,两个补偿片的第二台阶面分别与不同的第一台阶面抵接,下壳体组件的连接端分别与两个第三台阶面抵接。

  9、进一步地,下壳体组件的连接端设置有限位凹槽,限位凹槽的侧壁分别与两个第三台阶面抵接。

  10、进一步地,补偿组件具有至少一层加强层,所述加强层由金属材料、塑料或尼龙材料制成。

  11、应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力变矩器壳体结构,在上壳体组件和下壳体组件之间设置补偿组件,其中,补偿组件由弹性材料制成,上壳体组件的连接端和下壳体组件的连接端通过补偿组件连接,上壳体组件的连接端的至少一部分和下壳体组件的连接端的至少一部分分别伸入补偿组件的内部,从而通过补偿组件能够保障液力变矩器的密封性,同时,上壳体组件的连接端和下壳体组件的连接端之间具有补偿空间,通过将补偿组件的至少一部分位于补偿空间内,能够利用补偿组件的弹性性能衰减液力变矩器的振动,从而调节液力变矩器输出端与滚针轴承偏心量,通过对偏心量进行补偿,避免敲击轴承产生的噪音。所以,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弹性材料制成的补偿组件,能够有效解决现存技术中存在液力变矩器输出轴与滚针轴承不同轴导致的敲击轴承、产生异响的技术问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力变矩器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组件(10)的连接端的至少一部分和所述下壳体组件(20)的连接端的至少一部分分别伸入所述补偿组件(30)的内部,且所述上壳体组件(10)的连接端和所述下壳体组件(20)的连接端之间具有补偿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力变矩器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偿组件(30)至少包括第一凹槽(31)和第二凹槽(32),所述上壳体组件(10)的连接端的至少一部分伸入所述第一凹槽(31),所述下壳体组件(20)的连接端的至少一部分伸入所述第二凹槽(32)。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力变矩器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偿组件(30)包括第一本体部(33),所述第一本体部(33)呈圆环形并位于所述补偿空间内,所述第一本体部(33)的厚度方向的两侧均设置有沿径向延伸的第一围边(331)和第二围边(332),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力变矩器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偿组件(30)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补偿片(34),两个所述补偿片(34)围成容置空间,所述上壳体组件(10)的至少一部分和/或所述下壳体组件(20)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且两个所述补偿片(34)均与所述上壳体组件(10)和所述下壳体组件(20)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力变矩器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组件(10)和所述下壳体组件(20)中的一者具有朝向另一者延伸的连接凸边(11),所述连接凸边(11)与所述上壳体组件(10)或者所述下壳体组件(20)的连接处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台阶面(111),两个所述补偿片(34)中的至少一个所述补偿片(34)与所述第一台阶面(111)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力变矩器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偿片(34)包括第二本体部(341),所述第二本体部(341)的厚度方向的一侧具有连接凸起(342),所述连接凸起(342)与所述第二本体部(341)连接处的两侧分别具有第二台阶面(3421)和第三台阶面(3422),两个所述补偿片(34)的所述第二台阶面(3421)分别与不同的所述第一台阶面(111)抵接,所述下壳体组件(20)的连接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三台阶面(3422)抵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力变矩器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连接凸起(342)分别与所述连接凸边(11)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力变矩器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组件(20)的连接端设置有限位凹槽(21),所述限位凹槽(21)的侧壁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三台阶面(3422)抵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液力变矩器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偿组件(30)具有至少一层加强层,所述加强层由金属材料、塑料或尼龙材料制造成。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液力变矩器壳体结构,液力变矩器壳体结构包括:上壳体组件;下壳体组件;补偿组件,补偿组件由弹性材料制造成,上壳体组件的连接端和下壳体组件的连接端通过补偿组件连接,上壳体组件的连接端的至少一部分和下壳体组件的连接端的至少一部分分别伸入补偿组件的内部,且上壳体组件的连接端和下壳体组件的连接端之间具有补偿空间。根据本技术的液力变矩器壳体结构,通过补偿组件的弹性性能衰减液力变矩器的振动,从而调节液力变矩器输出端与滚针轴承偏心量,通过对偏心量进行补偿,可避开敲击轴承产生的噪音。

  如您需求助技术专家,请点此查看客服电线.聚合物在允许电压下不导电的材料老化 2.电力系统可靠性分析

上一篇:变矩器壳体粘砂缺陷的成因分析及防止措施docx
上一篇:mood心结完整版

猜你喜欢

手机扫一扫添加微信